西安高新一中学生微电影斩获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大奖!
发布时间:2025-10-29   点击量:162
字号:
来源:

10月21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在济南圆满落幕。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学生拍摄的微电影《别让母爱躲躲藏藏》从全国500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影展组委会特别推出“光影筑梦 珍爱和平”金蝴蝶儿童少年电影短片年度推荐名单少年组年度推荐作品,引发广泛关注。此次影展以“护童心筑梦,守和平之光”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优秀儿童电影作品,成为儿童电影领域的年度盛会。《别让母爱躲躲藏藏》根据高新一中模拟政协社团学生提案的真实案例故事改编,由2027届、2026届、2025届王子赫、王子悦、张王宇函、董申泽、龚庆杰、秦文洁等17位同学自编、自导、自演,高新一中校园电视台高亮老师指导。讲述了高中生张亦凡偶然发现学校老师因缺乏母婴室,只能在办公室隐秘角落用吸奶器为孩子准备母乳,却因此遭到男老师的不满。张亦凡深受触动,决定通过学校模拟政协社团,发起一场推动母婴室建设的行动。他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公共场所母婴室的现状和需求,并撰写了《关于公共场所大力推进母婴室建设》的提案。经过不懈努力,这份提案被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王元认领,并成功提交到“全国两会”并立案的故事,在此提案的推动下,母婴室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该案例内容被编入教育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进步的典型范例。      

1.jpg2.jpg3.jpg                                                    

电影中,张亦凡和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他们不只是问题的发现者,更是解决方案的探寻者和推动者。在本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中,《别让母爱躲躲藏藏》能从众多作品中突出重围,不仅因其精彩的叙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更在于它关注到社会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哺乳期女性,以及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这一重要社会议题。这部微电影的获奖,体现了影展对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品的重视,也为更多青少年创作者树立了榜样。近年来,西安高新一中在素质教育方面成果显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此次微电影获奖,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有力证明。它向社会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当代青少年不仅关心自身成长,更关注社会发展,愿意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更多温暖与改变,也期待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传递正能量的儿童电影作品涌现,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滋养。 

5.jpg

 

参赛感言

一室之间我们的电影与社会思考在校园微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完整体验了电影工业的全流程,体会到了影片创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整个拍摄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操作,更是对团队协作、创意表达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全面考验。首先,选题是微电影创作的关键。我们的题材涉及校园内的母婴室问题,由于改编自学长的真实故事,需要我们既要忠实于现实,又要有足够的创意与角度。在制定剧本时,我们力求在展示问题的同时,还原当年同学们的坚持与妥协,注入正能量,传达出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通过对王老师、学长张亦凡等角色的深入刻画,我们希望观众能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冲突与社会意义。拍摄过程中,团队的协调与沟通至关重要。从选角、布景到拍摄细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比如演员人手的紧迫、设备的调试和天气的多变。然而,正是这些挑战锻炼了我们团队的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我们的坚持让整个过程充满了成就感。此外,拍摄中的细节处理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如何运用灯光和色彩风格准确传达故事的情感,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做好前期的规划和后期的应变。许多镜头经历了多次的重拍和不同机位的对比,力争做到完美。最后,后期制作是将拍摄素材变成最终影片的关键阶段。在剪辑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素材进行整理、剪接,配合音乐、旁白、特效等元素,使影片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这一阶段虽然繁琐,但也是最能体现创作者心血的环节。通过这次校园微电影拍摄,我深刻认识到电影创作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能够引发更多人对母婴室建设的重视,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剧组全体成员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