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一中第八届“华为杯”科技节承重结构创新设计比赛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0-12-14   点击量:4938
字号:
来源: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好奇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增进团结合作精神,西安高新一中高中部于2020年12月11日下午在多功能厅举办第八届“华为杯”承重结构创新设计竞赛。

实验中心主任寇小满老师宣读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并公布作品自重,其中自重最轻者为247克。

比赛正式开始后,各班按抽签顺序依次上台,介绍创作灵感和设计思路、队员分工情况、制作过程中遇见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并向评委和观众展示设计图稿和最终桥梁作品。

评委吴传博、侯春锋、侯俊卿、宋卫东、张舟老师针对作品从制作工艺、桥梁结构、外观造型等多方面进行评分,参赛同学针对评委提问进行答辩。

参赛的十件承重作品,是高一年级10个班共40位同学利用两周的午休时间精心制作的。各班参赛队在前期接受实验中心老师的培训后,提出了拱桥、桁架桥等各具特色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有的小组还制作了简易模型对基本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强度进行测试,对方案进行改进。设计完成后,参赛同学分工合作,利用93mm×10mm×2mm的雪糕棒和热熔胶,精心制作了跨度达40厘米的木桥。

在展示环节结束后,比赛来到最激动人心的承重测试环节,这是对作品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最为直接的检验,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比赛要求同学们在3分钟时间内,给托盘不断增加杠铃片,直到桥梁断裂或下挠形变超过5厘米为止。这不但考验桥梁的坚固程度,也考验参赛同学的智慧,如何在3分钟内完成实验、四位同学如何分工、每次添加多重的杠铃片、托盘中杠铃片是否分布均匀,都会影响现场测试结果。随着重物的不断增加,比赛进入白热化,场内的氛围越来越热烈,不但参赛同学各班互相加油,各位老师也纷纷来到台前,给予指导和鼓励。随着好成绩的不断涌现,同学们纷纷击掌拥抱互相庆祝,付出的汗水和泪水在这一刻化为自豪和喜悦。

测试结束后,高新一中物理教研组组长侯春锋老师宣读了承重测试结果,其中,最高承重为78.5千克。根据比赛规则,高一(6)班的作品以211.35的承重自重比拔得头筹(自重304克,承重64.25千克)。侯老师寄语同学,桥梁是一门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建筑艺术,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但是对科学的探索才刚开始,希望同学们能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人类。

自2013年高新一中首次举办承重结构设计比赛以来,作为一项传统,今年已经进行到第八届。同学们通过搭建一座座小小木桥,不但为自己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交流成长的平台,也搭建出从理论知识通向实践的道路。

高新一中通过此项活动,积极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希望一届又一届的“高新侠”在科技探索上永攀高峰!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