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考生如何应对 听听他17年前“非典”时的高考故事
发布时间:2020-07-06   点击量:4664
字号:
来源:

2020届高三考生面临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他们在2003年前后出生,赶上SARS疫情全国蔓延;17年后的今年,在人生重要的高考关口,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

与今年考生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2003年参加高考的学生,那也是一场不寻常的全国“战疫”。今天,2003年参加高考的高新一中学生许波,讲述了自己当年的高考故事,并为今年考生加油:“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不确定,随机应变,顺势而为。”

疫情突发不坐公交改骑自行车上学

许波今年35岁,是一名职业规划师。17年前,他是高新一中的高三毕业生,参加了2003年的高考,回忆起当时的经历,许波说,那是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

对于SARS疫情刚开始的印象,许波记得高三下学期开学没多久,班主任给家长打电话,说不要让孩子坐公交车上学了,密闭空间空气流通不好,第二天他就开始骑自行车上下学。许波的父亲不放心,生怕孩子有个磕磕碰碰,头两天陪着他一块骑车到学校,再后来许波就跟着同学搭伴儿骑车。许波说,那段骑车的日子,上下学的路上留下了他和同学们很多笑声,给他留下了难忘的温暖回忆。

2003年戴口罩的人不多,但许波已经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进教室也会测体温,还有教室内一天到晚刺鼻的消毒水味道,让他记忆深刻。因为教室每天要消毒很多次,课间时间都要紧张学习的高三,突然在那段日子延长了休息时间,许波说,同学们整天被“浸泡”在消毒水的余味里,感觉连复习的课本都带着药味儿。

6月7日,到了考试时间。每一场考试考生都要提前抵达排队,用额温枪逐一查体温。许波说道,因为天气太热,有的考生紧张,所以体温会偏高,一些同学就提前在家拿着冰块冷敷耳朵来降温。

面对“失利” 在家面壁思过一个假期

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很难,“看到试题直接懵了,考试出来感觉大家脸色都不好看。”许波说,平时自己的数学成绩在130分左右,高考只考了108分,如果不是语文超常发挥,恐怕总成绩要很难看。

高考成绩出来了,许波的成绩比陕西省一本线高出整整100分,考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可能现在很多人觉得心理学很酷,但在17年前,这样的结果在当时的许波看来,是一种“失利”,因为他被调剂了专业。

“高考在我的记忆中不仅是一场重要考试,更是一段难忘的人生记忆,因为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变化。”许波说,他高二开始参加生物竞赛,成绩一直突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是做一名生物教师。报志愿时他首选生命科学专业,但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去了心理学。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大多数毕业生都来了一场肆意狂欢的旅行,而许波却在家面壁思过。“很懊恼,不知道接下来4年该如何度过……”现在说起,许波的话语中还有遗憾。

顺势努力13年后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到了大三的时候,许波因为对身边朋友的一次无意开导,意识到心理学能帮助别人,也是值得好好学习的一门学科。他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因为他想,就算做不了生物老师,有一天还可以做心理老师,用这个来帮助学生。

大学毕业后,许波如愿以偿进入上海一所高中做了心理老师,有时不经意路过教室,看到里面在上生物课,他还总是会停下来听一会儿。后来许波换了一所学校工作,当时学校生物老师紧缺,就主动请缨想试试看。校长说,那就按照流程走,先参加笔试,再上一节课让大家看看。许波用了2个月的时间准备,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都来听他的课。一节课后,他顺利成为一名兼职生物老师。这时候已经是2016年8月,距离2003年最初的梦想,已经过去了整整13年……

许波在学业中专攻职业生涯心理学方向研究,相关理论中他最喜欢生涯混沌理论。他说,这个理论强调非线性发展,以及关键性事件和重要他人对个体的影响。“如果高考没有提前、没有‘非典’、试题没有太难,可能我的人生会与现在不一样,但人生并没有什么如果。”许波笑着说。

17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现在的许波在做职业规划师。他希望自己的高考经历,可以帮到今年的高考学子,“人生就是这么有意思的一段历程,我们无法掌控外界,但可以选择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不确定,认真对待当下的学业与生活,随机应变,顺势努力。不断去学习如何应对周遭环境的变迁,活出自己期待的精彩人生。”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