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占才教授应邀来西安高新一中开展了主题为 “天生我才我善用” 的讲座。高一全体师生聆听了报告。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比较准确地确定自己的目标”和“通过砥砺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两个部分。关于如何比较准确地确定自己的目标。李占才教授首先定义了什么是成功,进而对我们该树立什么理想,如何树立理想从而去取得人生的成功进行了讲解和指导。运用鹰和鸡的例子,毛润之和蒋介石的例子,三毛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远大的理想对人生的导向和驱动作用。树立理想,首先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兴趣,分析自身条件,选择并发展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才能事半功倍;树立理想,要顺应时代要求,融入环境。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相适应。担起时代责任,既成就自己,又造福社会;树立理想,要与同辈比较,发挥自己优势,同时又要懂得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随后,李教授还讲述了如何通过砥砺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学会管理自己的目标,永远把紧而近的事务放在第一位,不要让杂务挡在成功的路上;其次要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再加上坚持奋斗,成功,并不那么遥远;实现目标,要一心向前,抵制诱惑莫留恋路上的风景,最美的风光在山巅;实现目标,要健康身体,健全心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人生路上会有许多挫折,只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才能披荆斩棘,拨云见日。李占才教授以其声如洪钟、激情澎湃、博古通今的讲座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历时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李教授与在场的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地为提出问题的同学答疑解惑,现场掌声连连,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指引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扬长避短,实现自我超越。
文字:西安高新一中 2021届 邱实
在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还写下了自己感想:
志所到处,必定闪光
西安高新一中2021届 席艺秦
“普天之下的人,不是都当总书记;普天之下的人,不是都做钱学森。”
李教授的话语,道出众生芸芸的常态;但其中所言,何尝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呢?人人不是生而有智,也不是万般人才,志所向处,于荒僻处,也必定闪光。
人多的地方,未必是殿堂。
憧憬未来的青少年,心之所向大多是清北等屹立于国家之巅、知名于世界的大学,但少有人扪心自问:那个地方,适合我吗?趋之若鹜的学府、专业,真的是我的心之所想吗?充分利用自己的天生我材,在属于自己的领域披荆斩棘,可铸就更加耀眼的光。正如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彷徨”后终成“呐喊”;正如拿破仑不甘于枪手的平凡,开拓帝国疆土;毛主席的志之所向,铸就了他胜于华盛顿的伟大;周总理志于助中华崛起,一九四九,他做到了!认识自己,坚定志向,于荒僻处,开拓心之疆场。
长处,累于高台之上。
李教授多次强调,“找到自己的强项,永不气馁”。比较国辈,找到定位,知晓自身优势,让自己站在长处的高台之上。李教授的观点,落脚于“长处”,是更长远的考量。人生不是三年高考的距离,并不是高考成功就一定会为未来保驾护航。当他人因前路迷茫之时,你已砥砺前行。
剑尖所指,是一个方向。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成就于一个领域,须得专注。正如李教授所言:“你无法将舞蹈跳出数学的韵味。”若太史公耽于俗尘,享于安乐,则如何有呕心沥血的《史记》之作?若程开甲不是倾心钻研核事业,既耽于生化,又忙于物理,如何能促国防突飞猛进的提高?霍金失去了自由活动的能力,但他抓住了他睿智的大脑,但他专注于宇宙的浩瀚,在他的领域,霍金正昂然奔跑,尘土飞扬。
志所到处,必是闪光。成长伴随的是了解与接受,是了解自己的所长所短,手执长矛指向正确的方向。正其行,静其心,端正品德,把握优势。在众生芸芸之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刘易斯,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高精尖科研。是众生各异,让世界多彩多姿;是志所到处,点亮人生的睿智之光。
于荒僻处,志存,则光耀。
天生我材我善用
西安高新一中2021届 邰语辰
风趣幽默的李教授一开口,台下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都以期待的眼神注视着他,开始听他讲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小故事。
第一个主题是确定人生目标。首先树立远大理想。教授讲了一个实验,让两个人同时扛两袋米,一个人要扛到10楼,另一个要扛到20楼。发现目标是10楼的人,在即将要爬到10楼时,就开始气喘吁吁,而另一个人却依旧精力充沛。这说明树立目标对我们的行动是有帮助的。其次,应当根据自己的特长树立目标,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如果一个人的味觉迟钝,却想到当厨师,哪怕这个目标很远大,也是不适合他的。因此,依据自身特点树立目标很必要的。我们还应顺应时代要求,融入生存环境。我们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应当珍惜我们存在和生活的这个时代。时代铸就了我们,我们更应当推动时代。所以我们应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尽自己的一份力气去为国家、为社会、为时代做一份我们自身应有的贡献。同时更要注意,做人永远比做事更重要。做一个品德和道德修养高得人,对社会和时代是一种推动和促进。然后,应当比较自己的同辈,发挥自己的优势,永远不要气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地方,发挥自己的长板,规避短板,才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还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会放弃生活中已经成为自己负担的东西,停止自己已经不再喜欢的活动。同时,也不能频繁更换目标,就如同猴子捡苞米,抓不住重点。最后,应当善于捕捉机遇。著名老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尽管很漫长,但要紧处就那么几步。”撬起地球的支点永远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同时,我们更应该自己训练自己,让自己足够强大,在机遇来时我们才能精准有力地捕捉。
第二个主题是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管理自己的目标、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还应该勤奋勤奋再勤奋。
两个小时的报告很快就过去了,已经七十高龄的李教授演讲时的热情和风趣深深感染着我们,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大家也都从这次演讲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受益匪浅。
新闻链接
李占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上海东方讲坛特聘讲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同济大学“教学名师奖”,2008年获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9评师网大学生推选名师活动中,当选全国最受欢迎百佳教授、上海最受欢迎十大教授。2014年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2015年获同济大学“追求卓越教师”奖。学术研究涉猎的领域主要有:中国现当代通史、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等,出版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