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西安高新一中的师生、校友,以他们的方式记录青春之梦、奋斗之途,献礼五四,致敬青春!
01 2018届校友郑方一央视朗诵《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青春》
西安高新一中2018届校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郑方一同学凭借其在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积累的丰富的舞台经验,参与《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朗诵节目《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青春》。
5月4日当晚,作为献礼五四运动100周年的大型晚会,《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此次文艺会演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大型节目中心承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悉,郑方一同学原拟定为本次晚会的主持人,与任鲁豫、李思思、尼格买提等央视著名主持人同台主持,后因节目编排需要参与朗诵节目《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青春》。
节目中,郑方一同学铿锵有力的朗诵紧锁观众心魂,赢得阵阵掌声,展现了青春力量。一声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呼唤,激励广大青年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奋发进取,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复兴的梦想结合起来。
又讯 今年的5月4日,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北京大学的一百二十一周年的校庆日。当天上午,“百年追梦路,时代圆梦人”——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青春诗会在北京大学静园草坪举办,郑方一同学主持了这一重要盛会。当天的诗会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进行公开直播,直播观众逾三十万人。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重要媒体也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郑方一同学稳健的台风和出色的即兴口语表达受到了校内外师生和外界媒体的一致好评。
“这个五一假期参加了一系列的纪念五四百年和庆祝青年节的相关活动,虽然没能享受五一小长假,但也从这些活动中受益匪浅。不仅有机会站在更大的舞台上和前辈交流学习,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郑方一同学在活动结束后说道。
02 2018届校友宋一骜参加江苏卫视 《最强大脑》2019国际赛表现惊人
5月3日晚,江苏卫视大型脑力偶像竞技真人秀《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第二季》迎来收官之战——2019国际赛,西安高新一中2018届校友、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宋一骜同学作为最强大脑2019国际赛中国战队成员之一参加国际赛,表现惊人,最终,宋一骜团队胜出,宋一骜同学获得最佳拼搏奖。
宋一骜同学在节目中谦虚低调,毫不张扬,发挥一直很稳定,在2019国际赛的表现更是惊人,在与国际战队选手德永海一对一的对决中,以绝对优势赢得比赛,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在比赛中,宋一骜与王易木、郑林楷合作出战第三轮挑战。宋一骜在比赛的第一棒,需要完成的项目是立方体扫雷。作为第一棒选手,必须保证速度,否则就会限制后面选手的实力。宋一骜再次爆发!遥遥领先对手。最终,宋一骜团队胜出,宋一骜获得最佳拼搏奖。
“16岁考上北大,高考分数707,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陕西省一等奖……”这些是宋一骜已有的人生光荣时刻。“投身于基础科学事业,竭尽全力为人类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贡献。”是宋一骜想用一生努力追寻的梦想。
宋一骜同学展现给大家的不仅仅是精彩激烈的比赛,更是他有朝气有梦想、脚踏实地努力的青春。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希望所有的青年都能做个勇敢的人,探索生命中的每一种可能,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03 校团委书记武华萍老师赴京参加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4月3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大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西安高新一中团委书记武华萍老师受邀参加。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武华萍老师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今天,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就是不忘创造和改写历史的青年们,不忘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热血担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引导学生胸怀家国、勇于担当,苦练本领、学好功课,成为优秀的人才。” 武华萍老师会后接受陕西日报采访时感慨道。
04 青年物理教师王博、高二学生张伊杨国际在线分享青春梦想
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推出【“五四”青年节特别报道】 《追梦青春 我们都是奋斗者》视频报道。视频中采访了来自香港、太原、西安、眉山、米脂等地的“70后”、“80后”、“90后”、“00后”青年。在视频中,西安高新一中青年物理教师王博、高二学生张伊杨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梦想。
“我是青年教师群体里普通的一员,在我工作的四年多时间里,我目睹了更多优秀的年轻老师,兢兢业业,为了准备一节课挑灯战斗到深夜,他们博览群书,把许多耳目一新的点子融入到课堂里,他们刚柔并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我要感谢我的师父,我们备课组的小家和教研组的大家,给我点点滴滴的指导。我还要感谢学校让我有了伸手触摸蓝天的底气,前辈们的辛苦创业,凝成了我们今天继续奋进的力量。正是高新一中这棵大树,让我更加坚定地努力,更加勇敢地创新,更加自信地迎接挑战”,在采访中,北大研究生毕业的王博老师分享了他对于青春、对于梦想的态度。在王博看来,从曾梦想成为科学家到最终成为一名高中老师,这并不是自己梦想的破灭,反而恰恰是曾经的梦想一直在指引着自己。“作为年轻人,不能放弃梦想,不管这个梦想多么卑微、平凡或者不切实际,梦想是支撑我们进步和走下去的动力。其实我的梦想并没有破灭,我可以通过教书育人,帮助想成为科学家的学生们实现梦想,为祖国的科技前沿领域做出一些贡献。”
西安高新一中高二学生张伊杨在视频中讲述了她对于青春和梦想的理解。张伊杨同学表示:“高中的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是老师的鼓励和帮助让我得到收获。所以,我也想成为一名高中老师,用我的经历去影响我的学生。在成为老师之前,我会去探寻远方未知的世界,这样当我站在讲台上时,才能真实地将这个世界告诉我的学生。”“我是‘00后’,登高望远是我的追求,脚下的泥土是我的初心,我不会做漂浮在半空中的‘失重’人,这就是我诠释的‘五四精神’。”张伊杨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