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在古代燕子被称为“紫燕”,燕子进家门意味着“紫气东来”。
“燕子筑窝,择善人家而居”,人们常说燕子搭窝是吉祥的征兆,象征着吉祥,是安详之地。寓意着此处安居乐业,幸福美满。这么好的地方,此处在哪里呢?
学校博学楼五层屋檐下,一直都有燕子筑的巢。
冬去春来的时候,大地回暖,春光明好,燕子都会归来。
燕子·筑巢
大致是今年五月初的时候,燕子开始来来回回选好地点筑巢,于是,檐廊间,燕子前后追逐,来往不绝,忙忙碌碌,难得有休息的闲暇,仿佛不知疲倦,唧唧啾啾,一如既往的,是快乐的,是喜悦的。
课间,同学们总爱在廊上檐下,或倚柱而靠,或仰着头观望,关心工程进度,看着它们来来回回的忙碌。
两只燕子每每归来,小嘴里都只有那一星半点的泥,或者一丝半毫的根茎草叶,然而并不急躁,也不气馁,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和着自己的唾液,用心营造自己的新巢,翻新自己的老巢。
细细观察燕子窝发现燕子用泥巴和干草筑成的巢,这个燕巢贴在光滑、垂直的混凝土壁上。从下往上看,巢体高约六、七厘米,像扣着的半个瓷碗,但感觉又比瓷碗厚实得多。泥巴掺杂着草叶一层叠着一层,看着很有层次感,最终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坚实的土坯,也就成了现在的燕巢。正如高三(1)班教室旁边的黑板上写道的“许多事情,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据说,燕子衔泥垒窝,大约要往返上万次,其坚毅勤劳的意志几乎不亚于精卫填海。为了繁衍生息、适应各种环境,连弱小的鸟儿都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作为人类的我们,又有何不可呢?
燕子·孵蛋
有时是两只燕子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只露出个头来,有时是他们聚在巢中,叽叽喳喳地叫着,还不时偷偷伸出头来探看,有时又是飞出巢穴。在这一时期,总是一只燕子在巢里孵蛋,另一只燕子叼来食物一点一点地喂给留在巢中的燕子。细细观察,总会惊奇地发现两只燕子忙里忙外,辛苦又幸福地守着这个小小的家,等待新生命的到来。
某天,突然在楼道里发现了几枚小小的蛋壳,雏燕脱壳了!新燕出生了!它们就像排列整齐的小学生一样,列队等待爸妈的检阅。我们也终于能够进行“人口普查”了,原来燕子家共有7名成员,两位家长、五个孩子。
燕子·喂食
又过几天,便见雄燕与雌燕一起出动,轮番不断地飞去觅食,飞来喂食,一天到晚忙个不休。每当燕子妈妈、燕子爸爸回家喂食时,那些羽毛未全肉嘟嘟的小燕子,就一个个探出头来,努力地伸着长长的脖子,张着大大的嘴巴,在空中摇来摇去,寻找燕母燕父送来的美餐。随着燕母燕父的日夜操劳和精心喂养,巢穴里的小燕子们茁壮成长,乌黑的羽毛很快长覆盖了身子,它们已经不满足于在窝底等待,时常将半个身子探出来,想最早地迎接爸妈的宠爱。
新燕·出窝
6月初的某天,忽然,一道道黑色的身影,轻快地从天空疾速闪过,划出一个美丽的弧线,谁能有这样精湛的飞行技术呢?——新燕出窝了!
2只大燕子在空中盘旋无数次,为的是教小燕子。小燕子都在窝里伸出头看着,跃跃欲试。傍晚的时候,成群的燕子在房前的低空中盘旋,是一道很美的风景。
仔细观察发现小燕子已经能跟随大燕子飞得很高很远了。他们一家在学校教学楼上不时翻飞着。这群可爱的精灵自然引得每节课后,同学们纷纷驻足抬头张望。
一切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往往在不经意间,新巢已成,或者老巢换新颜,新生命最能够带给人一种惊喜,一种感叹。
距离2019年高考越来越近的日子,高三的老师们纷纷在微信圈中晒出燕子的照片和简短的文字,带着对新生命的美好期待,更是对高新侠新征程的美好祝愿。
荀子在《劝学》中说了这么一段话: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回首2019届同学们走过的路,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一小步一小步的前进,三年下来,学习成绩得以不断提高,对上面这段话感慨尤深。
仔细想想,同学们又何尝不是一只成长的燕子?这群自强不息的燕子像极了奋力冲刺高考的高新侠,为梦想,为了走向更美好的世界。
不大的校园里,宁静的走廊间,偶尔传来叽叽喳喳的燕子声,看到这群可爱的小家伙,猛然间,平添了几分充实。就这样,燕子一家一直陪伴2019届高新侠到毕业。
问燕儿。你可曾心有所往?你可曾志在四方?
回过头看,经历了很多的艰辛和不容易。一切来之不易,一切得之不易。为十八岁时候的梦想奋斗,终将收获喜悦和满足。
又闻燕子唧啾声,我们都爱这燕子。
我们就是这燕子。
冬去春又来,燕子衔泥忙。
问之可歇否?告是趁春光。
春来秋去,燕子每年如此重复着繁衍生息,南归北回的规律生活。一只只小燕子逐渐长大,飞向更远的地方,盼望着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还能飞回来,还能记得高新一中这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