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上午,西安高新一中惠青香“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开展创新课教学研讨活动,特邀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与科学教育团队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青教授举办《“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专家讲座,对惠青香老师的探究创新课《离子晶体》进行专家点评指导。
此次活动是惠青香工作坊的学习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西安高新一中“名校+”教育联合体教研系列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有西安高新一中、高新二中、高新一中沣东中学、西飞一中、鄠邑四中、长安四中“名校+”教育联合体成员校的化学老师和咸阳师院附中等校的老师。
惠青香老师的课堂从一包食盐开始,让学生观看显微镜下食盐结晶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离子晶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探究了四种典型晶体的结构特点,自制模型和成品模型结合,学生观察讨论晶体结构,汇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课堂高度高,纵深度强。惠老师精心准备,匠心独具,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由浅入深,从三个环节开展教学过程,逐级推进,体现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整节课设计的学生活动多而有效,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动眼看、动笔写,多器官的配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自制模型及对成品模型的使用,把微观抽象的世界形象的展示在大家面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是一堂非常成功且有趣的创新课。
高新一中高中部化学教研组长李维老师主持听评课活动。“名校+”教育联合体的化学教师交流创新课的学习感悟。各个学校的教师对惠老师的课评价极高。惠老师理念新、角度高,知识设计和探究活动非常巧妙,从物质的一维结构、二维结构上升到三维结构,将抽象结构与具体模型相结合,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拼装晶体模型,构建晶体的空间结构,让学生感受到建模的过程,使学生拥有一颗探索未知的心,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踊跃,惠老师语言亲切,适时地评价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享受课堂、乐在其中。
周教授从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育人价值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特征、指向化学学科素养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学科素养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之后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化学的视角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周教授以自然界的规则为例讲述了微粒内部的排布规则。周教授举例驾校培养驾驶员的过程,讲述化学知识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醒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一颗平和的心,从人文和科学的角度去生活。从实际出发,指出化学知识的建构要有系统性,从更高的层面对我们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周教授提出教师要熟悉教材的框架设计,掌握规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要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迈。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认识物质,认识变化的过程,认识高中的知识体系。通过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知识体系,拥有基本的实验能力。最后,周教授以教学设计实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为在场教师树立了教学榜样,使大家体会新课程标准下课堂的方向和框架,在场教师受益匪浅。
“引课方式创新,教学模具创新,教学设计创新,内容创新,课堂活动创新,激励手段创新,教学进程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容量创新,高度创新。”高新一中教研中心主任廖传珠老师点评惠青香老师创新课堂的十个创新之处。
廖老师同时感谢所有人的参与,大家都有满满的收获。
惠青香“学科带头人工作坊”以课题研究为导向,依托专家、导师的引领,扎实而有成效地开展坊内工作,让大家视野更加开阔,成长更加显著,真正让“工作坊”成为引领、带动、辐射的实践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