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西安高新一中高一年级部分团支书、团员与学生会的同学们,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共同前往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给小朋友们带去粽子和香包,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
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是一所专门针对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开展早期干预、早期强化的民办非营利教育培训机构。
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张园长是自闭症儿童口中亲切的“张妈妈”。“张妈妈”也是一位非常开朗而健谈的母亲,她有着一位重度自闭的儿子,却依旧因他而自豪。同学们这次去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帮助这里的孩子们制作灯笼。在张园长的指导下,同学们很快学会了灯笼制作的方法。短短的两个小时里,同学们制作了近五十个灯笼骨架,也通过这短暂的义工活动,了解到了每一元钱的来之不易。张园长告诉同学们,之所以要制作灯笼,是因为通过这项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具体操作认知,也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社会的认可,活得更有尊严。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且与身边每一个人平等相处。这次活动也让同学们看到了这些特殊的孩子拼尽全力去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奉献爱心,收获希望
西安高新一中 2021届 王雨晗
当无数孩子在游乐中欢笑,享受着专属儿童的节日时,在这间小小的教室里,我们却感受到了另一种六一的味道。
或许是因为只是了解而没有真正接触过的原因,儿童孤独症对我而言仍是一片陌生的的领域,但这样的隔膜感很快就在探访之中渐渐消解。无论是进门时由于一些小波折而和孩子们的近距离接触,或是在教室内看到他们的书本和画作,又或是在做灯笼时从张园长处听到了许许多多关于他们的故事,也都让我们离那些特别的人群又近了些。
在交流中,张园长谈到了她自身的经历,其中说起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终于在治疗与帮助下逐步学会说话,穿衣,自理时,张园长话语间仍有无尽的感慨于激动。而也正是由于这样,张园长也一步步由小我走向大我,成了自闭症儿童口中亲切的“张妈妈”。
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精神发育迟滞……自闭症儿童似乎从出生起就带上了特殊的印记,他们的人生轨迹注定无法像正常人那般。但即使如此,我们所见到的自闭症儿童,也会有自己喜欢听的歌,也会用笔画出五彩斑斓,也会认真的做灯笼然后拿去义卖,对那些怀着怜悯之心的人们说:“谢谢你们的帮助,但我们更希望有尊严地活着。”
孩子们逆境中的坚强,老师们无私的奉献,实在令人动容。
志愿者的工作很简单,但在其中我们收获的却更多。当我们为自闭症的孩子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时,从那些孩子们身上我们也有着另一种关于坚强与希望的“收获”。而在未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仁人志士,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加入,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奉上一份爱心,也收获一份爱与希望。
一路温暖,勇敢前行
西安高新一中 2021届 张源珊
在这个繁杂的世界里如此简单而快乐地活着,或许是上天带给他们的,另一种幸运。
踏着晨光来到这里——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与不安。激动于与孩子们的见面,不安于我们的突然来到。走近这里,我们和孩子们被一个铁栅栏阻挡开来——内心的忐忑不断加深,直到一个小男孩挥动着手臂出现在走廊尽头,我的所有顾虑顿时烟消云散。他脸上的笑容,如初春的阳光般暖化了我的心。
或许在旁人看来,他们承担着命运带来的所有痛苦,但这亦是另一方天地,另一方净土。这意味着他们不会受到外界的伤害,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持续快乐。而当他们选择了融入社会,是对自己的挑战,更是对社会的充分信任与挑战,是他们这一生做出的最勇敢的决定。他们所经历的,是我们无法预知和想象的,我们所做的,只有贡献所有的温暖,轻轻剥开他们的自我保护外壳——心心相印,想必便是所有志愿者的初衷。
这种公益与温暖也不能光停留在形式,同以往的联欢相比,这次志愿的形式令我有些意外——做灯笼。将我们的灯笼进行义卖,不仅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也能够为孩子们以及幼儿园的日常开销提供一点补助。对比一时的开心,我们更愿意给予他们更长久更切实际的帮助。灯笼,意味着点亮,只是最终,不知是点亮了孩子们的心房,还是净化了我们自己的心灵。如果把这一次的志愿不当做是一场志愿,我更愿意把它成为一场心灵的归属——归乡,回归到那个不需要圆滑的善良世界,回归到孩提时代无所顾忌的最纯真的笑脸。而这种归途,是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所必需的,帮助他人,更是善待着自己。看着孩子们的画,我感慨万千。怀着一颗复杂的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绘出那样单纯的美丽的。
珍惜世界上所有的单纯善良和可爱的笑脸。
一路温暖,勇敢前行。
心心相印 心心相通
西安高新一中 2021届 李昂
一个小孩问他的妈妈,“听说每个人都是上帝眼中可爱的苹果,可是上帝让我残疾,我不是上帝的苹果吗?”妈妈说:“不孩子,你这个苹果太可爱了,所以上帝忍不住咬了一口。”这句话是我上初中时看到的,当时只是感觉句子里有伤感的氛围,其余就没有更多的理解了,但今天在“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做完两个小时的义工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里的孩子无法像我们一样快乐地成长,无法照料自己,在别人眼里只是简单的动作和语言,他们却需要学好多年……庆幸的是上帝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但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却努力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6月2号中午10点左右我和同学们来到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中心位于建筑物的3楼,楼道的墙上贴满了志愿者和孩子们的照片和一些媒体的报道,一整面墙上挂着各种荣誉,以及“志愿者爱心基地”“爱心服务站”等牌匾。
“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的负责人“张妈妈”接待了我们,张妈妈是位非常了不起的妈妈,她儿子在五岁时,就被自闭症专家断言终生没有语言能力、无法生活自理。但是,张妈妈没有放弃,她一遍遍耐心地教儿子学刷牙、漱口这些简单的动作。由于她的坚持,儿子终于在8岁半时学会叫第一声“妈妈”,10岁半学会自己吃饭,现在,他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已经学会了自己吃饭、喝水、刷牙、洗脸、穿衣服、上厕所,还会讲一些日常生活的话语,会背唐诗儿歌,会唱《感恩的心》、《隐形的翅膀》等歌曲。不仅如此,儿子还认识600多个汉字,会讲很多简单的英语单词。虽然如今22岁的儿子和正常的同龄孩子没有可比性,但是作为母亲,看到儿子在自己的辛勤付出下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她已经感到骄傲。张妈妈非常理解残疾孩子家长的痛苦和无助,当她看到通过早期干预、早期强化培训,可以改善和提高残疾孩子的生活质量,她便自筹资金,于1999年成立了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成为西北五省最早的一所专门针对自闭症及其他智障儿童进行早期培训的全寄宿式民办非盈利性特殊教育机构。
学习制作灯笼,能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具体操作认知,也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就感和别人的认可。在一间房间内,堆放着三四千只做好的红灯笼。“我们想通过自立自强,自己站起来,而不是一味地去麻烦别人。”张妈妈说,她和工作人员带领大点的孩子们扎灯笼,希望能卖掉赚一点钱,用以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改善他们的伙食……我们和张妈妈认真地学习制作“爱心灯笼”,我们商量以后尽量抽出课余时间,发动更多的同学来一起参与“爱心灯笼”的制作,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张妈妈的爱心,温暖中心的小弟弟和小妹妹们。
看完“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孩子的绘画作品,我心里更充满了敬佩,虽然他们没有健康的身体,不善与人交流,他们像一群特殊的小天使,虽然不能清楚的用言语表达,但画笔就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不拘的构图,绚烂的色彩,随心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独特的美好画卷,诉说着他们对美好世界的看法。
两个小时义工的时间很短,我们恋恋不舍不舍地离开了“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期待着下次相聚,期待下次和更多的同学在这里制作“爱心灯笼”,祝福这里的小天使们在更多的志愿者帮助更加温暖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