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飞秒、皮秒、纳秒?高新侠体验时间“显微技术”
发布时间:2019-12-04   点击量:3546
字号:
来源:



首先由上海科技大学博导刘伟民老师作关于《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时间的“显微技术”》的精彩报告。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时间的研究从未止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时间这一基本概念的认知不断精确,从毫秒,微秒,纳秒,皮秒,飞秒……一直到现在最小的时间尺度——普朗克时间。老师通过视频的演示让同学们准确地去感知每一个肉眼不可感知到的时间概念。从骏马的奔跑,到蜂鸟的飞行,再到光波的传输,时间的精细化,已经让我们先前难以看到的,难以感知到的,甚至是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已经能够用视频播放出来了。
一般人反应时间在0.2秒以上,经过训练的运动员也不会低于0.1秒。那么当人们想要探索自然界中比0.1秒更快的过程时,就必须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快的过程放慢,以此帮助人们清晰地了解这个过程的具体细节,这些技术手段称为时间分辨光谱技术。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化学过程都发生在飞秒(10-15秒)至纳秒(10-9秒)时间范围内,例如光合作用、人类视觉感光等。基于先进的飞秒激光器系统,我们利用一系列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清晰地观测到了这些生化过程具体的演化时间和反应路径。飞秒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是利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在分子尺度上帮助人们清楚直观地了解自然现象的本质,也为人们认识和探索未知领域提供了重要工具。
自飞秒激光技术出现以来,人类拥有了最精准的“鲁班尺”,最锋利的“巨阙剑”,利用这把精尺,这把利剑,我们穷极物理,发现未知,不断在科学探究的路上前行。
总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飞秒技术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坚守初心的努力,我们相信在未来飞秒技术的应用一定会更加广阔。
报告之后,中科·星科普的科学老师为高一年级近500名师生表演了科普实验如橙子引爆气球、神奇变声、火云掌、空气大炮等大型科普实验。亲身观察和体验精彩的科学实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孩子们“零距离”感受科学魅力,玩转趣味科普。提升了孩子们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理解和学习兴趣,为高新侠们打开了科学之门。


此次科普实验的两位老师极具亲和力,和孩子们用科学实验进行最有效地沟通,整个活动孩子们兴奋不已,积极参与实验。他们是传播科学的使者,用他们有趣的实验为孩子们拉开了走进科学的大门,开启了孩子新的科技之旅。
无论是精彩的报告还是神奇的实验,都让我们感觉到科技的发展是一条漫长的路,只有积跬步方能到达千里之外;科技的发展是一片壮阔的海,只有汇聚每一条小溪,才能形成大海的汹涌澎湃。而创新思想正如开天辟地的利斧,不断地对我们的这个社会进行改造,让我们的世界因科技而美丽,让我们的未来因科技而绚丽。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视频在线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