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两岸语言文字交流合作,增进两岸青少年理解认同、互通互信,共同提高书法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福建省教育厅8月初联合举办 “2018两岸中学生“海上丝绸之路书法之旅”夏令营活动,活动由福建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承办,尤溪县教育局、洛江教育局协办。来自甘肃、陕西、河北、福建、台湾的80名中学生,以及20多名领队、指导教师参加夏令营活动。我校精心挑选5名学生组成代表团队,与西安爱知中学组队共同代表陕西前往参加。
为期一周的夏令营学习生活,我校由范勇老师带领,秦思齐、邢哲源、阎怡冰、李芝璇、朱俞凝五位同学团结一心,积极努力,圆满且出色地完成了活动中的各项学习。秦思齐同学在开营当天营干部竞选中,被营员推选为夏令营学习委员,团队全体营员均获得优秀营员称号。同学们在活动中所呈现出的严谨守纪、勇于担当的作风,使陕西代表团给全营师生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本次夏令营活动内容以书法研学为主旨,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项目。有国学讲座、文化研学、素质拓展、书法研习、走朱子之路、探寻“海丝”起点文化遗址,考察马尾船政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朱子文化园、泉州海交馆、洛阳桥、蔡襄祠、九日山摩崖石刻、弘一法师纪念馆、闽台缘博物馆等。并开展了祭拜“纪念蔡襄”、“纪念朱子”等文化先贤专题活动,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与书法艺术在中华文明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在书法学习中,来自泉州师范学院的黄鸿琼教授精彩讲授的书法发展史及书法创作技法课程也让同学们深入细致地了解了书法学习的必备知识与有效技法,对于学生的书法学习之路无疑有着巨大帮助。而整个夏令营活动过程中“大陆台湾,一对一结对子”的学习、生活方式,更加促进了两岸同胞相识相知,深入了解彼此及彼此所处环境与文化。
通过此次书法文化之旅使高新侠们拓宽了眼界,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强化了民族意识与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为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奠定了更加丰富坚实的基础,在高新侠们的成长历程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夏令营于8月8日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泉州举行隆重的闭营仪式。
学生感言:
一段值得被铭记的经历——
2018两岸中学生海上丝绸之路书法之旅夏令营,除了两岸之间的书法交流外,还分别参观了福州、尤溪、泉州三地颇有意义的景点,例如:福州船政博物馆和于山石刻、鼓山摩崖石刻、朱子文化园、九日山摩崖石刻、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这八天里,我不仅学到了宝贵的书法知识,看了令人惊叹的石刻,欣赏了书法大家的笔墨,也深刻体会到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深厚感情。结营的那一刻,心里除了不舍就是遗憾。遗憾这几天脚步匆匆,没能停下来更加细致的观摩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舍的就是与已结下感情的台湾朋友分开。正如一位同学所说:“缘分,真是妙不可言”是啊,缘分将你我紧紧相连。一弯海峡,寄托乡愁,带着期盼,将你我紧紧相连。
——李芝璇
“海丝之旅”书法夏令营带给我的收获绝对是超出预期的。现在去翻看我们的行程表跟相册,我仍然无法相信这美妙的一周已经结束。在这七天里,我们去过很多文化景点,参观过许多书法艺术展览;也十分有幸,听上了黄鸿琼教授的书法课,虽然只有短短两节,但在那五个小时中,自己书法理论和技法水平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提高。还记得我们去九日山参观摩崖石刻时,大家一方面在为先辈们精妙的技艺所感叹,另一方面,也被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而折服。我们的营员们都因为书法而在此结下不解的缘分,每个人都对书法有了自己的理解。与两岸同学一起交流,不仅仅是地域与文化的相互碰撞,更是我们认知自身实力和努力方向的珍贵机会。另外,和台湾同学在这一周中一起生活,互相交流,我们彼此真的都学到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不同的习惯与文化习俗。我们所有的营员们在这一周里真正成为了家人一般的存在,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分别的那天大家都留下了不舍的泪水,但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某天,大家一定会再相见!
——阎怡冰
学习书法已有六年之久了,但有幸参与两岸的书法交流夏令营,我是第一次参加。在八天的行程里,我们参观摩崖石刻,漫步书法长廊,听讲座,开座谈会,进行现场创作接受名家指导,使我对书法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与台湾同胞的感情更加深厚,大家在相处的每一天里都充满热情,一起学习,一起游览,到最后送别时的依依不舍,我们本就是一家人,以书会友让我们的友情和亲情更加深厚!
——邢哲源
拜祭文化先贤朱熹
参观洛阳桥
参观书法展览
参观中国船政博物馆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九日山留影
老子雕像留影
闽台文化纪念馆留影
夏令营纪念碑奠基仪式
朱熹先贤像留影
闭营仪式
闭营仪式
翰墨共书两岸情
我校秦思琪同学在开营式上带领陕西队做介绍
辅导员林昌老师指导我校学生
总辅导员黄鸿琼教授指导我校学生
共植友谊之树
共植友谊之树